林林总总说北极

  源远流长的历史

  顽强的北极生命

  资源开发与保护

 

 

 

   北极博物馆 > 科学考察在北极 > 中国与北极科学考察


中国科学家对北极研究的思考

  20世纪末的中国处于一个改革开放的年代,这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变革时期,处在这样一个年代,北极科学对于中国科学家乃至中国人民究竟具有多大的意义呢?

  平心而论,中华民族算得上是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从中国近代史算起,我们进行工业化的时间很晚,经济发展的起点很低,工业化基础薄弱,虽然新中国成立后的50年代有过一段较快的经济增长时期,但与开展极地考察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经济基础依然十分薄弱。按照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指标计算,我国至今仍处于世界较贫穷的国家之列。

  在走向21世纪的进程中,我国的长期经济持续发展仍然面临着许多危机,例如:低素质超量人口继续膨胀,工薪群体与知识群体迅速老龄化,农业资源已接近承载极限,环境污染迅速蔓延,自然生态日趋恶化,自然灾害频度加快等等。尽管如此,自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那一天起,中国人民毕竟是站起来了,每一个中国人都拥有了一份强烈的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自尊。

  北极地区是我国尚未开展正规科学考察的领域。与南极不同的是,由于我国位于北半球,所以北极系统对我国的气候、环境、生态,甚至社会生活的影响比南极大得多,也直接得多。从这个角度上看,我们开展北极考察就具有了现实与长远、民族与全人类的双重意义。

  开展北极考察对于我国气候、环境、农业等方面的现实意义是很明显的。这首先是因为,北极的西伯利亚冷高压,或者叫做北极冬季风是控制中国气候的三大因素之一,它与东南方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南方夏季风)以及青藏高原暖气流共同左右着我国主要经济地区的季节交替与旱涝风霜。

  北冰洋洋流也对东亚大陆气候环境和海洋经济渔场起着重要影响。北极泰加林带的南界正好位于我国东北边境线上,它的摆动是气候变化的明显标志。

  多数地球科学家认为,中国黄土高原是由于北极冬季风将中部亚洲的尘土搬运过来而形成的,因而需要在北极地区对北极冬季风进行直接观测与分析。而进行亚北极带的植物多样性研究,将对改善我国农、牧作物品种大有好处。

  而更为重要的,则是由于北极独特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因而在全球变化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北极研究在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的全球变化的研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是不可缺少的一环。也就是说,我们进军北极,就像开展南极考察一样,是出于中华民族对人类前途的责任,是中国科学家对全人类科学事业的使命。总而言之,北极的科学考察不仅属于具全球性意义的基础理论研究,也和我们国家的中长期经济规划有着直接的联系。通过对北极典型地带、典型目标的解剖与对比,可望为整体地球系统的变化提供新的理解,以有效地提高对未来10~100年尺度重大环境变化的预测精度,并为国家一级甚至国际规模的资源管理、环境战略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上一页] [下一页]